联系电话: 028-85056429

投稿邮箱: 1365627905@qq.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焦点新闻 > 列表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为避免老人肝移植另辟蹊径取顽石

时间:2018-11-14 16:26:36   |   来源:中国网   |  编辑:孙林馨


  结石问题大家并不陌生,但因为结石问题先后挨了五刀,最后还被疾病折腾成“小黄人”差点需要肝移植的病例,您能想象得到吗?62岁的王强(化名)就遭遇了这等难以置信的事情。

  
倒霉:遭遇肝胆“顽石”  老人家变“小黄人”

  
王强本到了安享晚年的年纪,但日子实际上过得却是苦不堪言。一身皮肤骚痒不止,浑身上下都是抓痕。吃不下、睡不好,身高1.6米的他,体重仅75斤。

  
近几个月问题越来越严重,王爷爷全身皮肤越来越黄,已经赶上了电影“小黄人”。出现高烧寒颤的时候,他就会跑到就近的医院输两天消炎药。亲朋好友都劝王强到成都就诊看下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但其实只有他自己心里最清楚:跑了好几个大医院就诊,医生都说没办法!

  
王爷爷究竟得了什么怪病?这病还要从他的双胞胎哥哥说起。老人的哥哥几年前因为肚子痛、皮肤黄,在当地医院检查出肝胆管结石。结果手术后没两年结石又长出来,又做了胆肠吻合手术。但很快肝里面石头又长了出来,便再次到医院做了肝切除手术。不幸的是,因术后因为出血没能度过危险期离世。王爷爷的病和他的双胞胎哥哥一模一样, 因为治疗肝胆管结石,他先后五次开刀,但却再次发病。检查发现,大大小小有几十枚结石,分散在肝里面。“切除肝脏也不能解决问题,因为开过五次刀,取石头风险又太大,几个医院的医生都说只能肝移植。”看着遍布肚子的横竖伤口,再想想不幸离世的大哥,老人家对于此病的治疗异常绝望。

  
难题:经历五次手术  传统方式“失灵”

  
王强有亲戚在得荣县工作,先后多次见证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在帮扶得荣县人民医院时,创造的各种危急重症患者救治奇迹。在他的建议下,王强决定最后到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试试。

  
尽管在肝胆胰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但王爷爷复杂的病情,依旧给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肝胆胰脾外科专业肖渝清主任医师团队出了一道难题:老人做过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安过T管、经窦道胆道镜取过石,还做过胆肠吻合、肝部分切除……任何一位有经验的肝胆医生都知道,这一接受过5次胆道手术的病人再次手术的风险有多大。仅仅是分离粘连找出病灶就可能花费好几个小时,期间还可能有几千毫升的出血,还可能伤及临近的十二指肠等脏器造成严重并发症。

  
但是如果不及时将石头清除,王爷爷胆道梗阻随时可能加重,发生肝功能衰竭或者感染性休克,甚至丢掉性命。核磁检查后,肖渝清带领团队进行了详细的手术方案设计。“传统的手术方式肯定走不通。”肖渝清主任医师解释说,传统解决方案是开刀、分粘连,再找到含结石的病肝,取石头或者是切除病肝。就算是一切顺利的完成粘连分离工作,分散在王爷爷肝里面的几十枚结石也没办法能够一次性清理,由于结石分散分布,再次切肝也不能解决问题,尽管肝移植建议合理,但移植费用是王爷爷一家人远远不能承受的。

  
创新:搭建“海底隧道”  实现借道取石

  
传统思路行不通,那就另寻他路。肝脏不能动,那么就把“火力”集中至取石上——重新建立一个取石通道,再通过胆道镜多次碎石、取石!

  
尽管经肝脏切开肝内胆管取石手术多有报道,但是在做过5次胆道手术的病人身上,采用小切口直接建立肝脏隧道,这样的尝试却没有相关报道,无从参考。5次胆道手术,腹腔内结构位置改变,致密粘连,结构难以辨认,稍有不慎可能造成严重并发症,可谓遍布“地雷”,步步惊心!


  通过反复研读核磁共振影像,肖渝清带领团队文君博士、彭秋生副主任医师根据患者肝脏内胆管的分布及其与腹壁位置关系,提出了通道建立的设想:在肝内胆管最扩张位置上方对应的腹壁位置作一小切口,通过术中超声定位避开肝内主要血管切开肝实质进入扩张的肝内胆管,尽量取出邻近的结石,再于肝管内安置“T”型管。这意味着可以借助胆道镜和碎石装置经由这条建于肝内的“海底隧道”,将石头进行逐一清除。经反复询证,方案得到最终认可。

  
通过这条成功搭建的“生命通道”,经过两次碎石、取石,王爷爷肝脏里面的石头大部分得以取出,即便是再次复发结石,依然可以借此通道解决问题。不用肝移植,“小黄人”也不黄了,王爷爷终于可以安享晚年啦。(唐梦玲)

焦点频道
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