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升级转型的困境与田园综合体, 华采堂给出三大破题思路

时间:2018-06-04 16:21:17 来源:中国网 编辑:张林

  什么是田园综合体?中央“一号文件”没有给出具体的定义,但却明确了方法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华采堂认为,田园综合体的使命,是使一二三产业融为一体,种植养殖加工销售旅游结成环链,打造出农业产业利益共同体。

  困境一:农村农产品产业化程度低,缺乏深加工,更缺乏工业和旅游服务业

  华采堂破题:以规划之手,将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实现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

  农民将卖不出去的农产品直接丢在田里,菜贱伤农的案例并不少见。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深加工,初级农产品没有纳入产业链条,成为孤岛产业。一旦出现供过于求,很容易烂市。

  如何改变现状?那就是通过整体规划,让产业与生产、生活以及生态有机结合在一起。

  例如2017年7月出台的《成都市都江堰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规划(2017-2019年)》明确,将通过田园综合体建设,进一步优化、补足、完善,形成完整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

  优化:通过田园综合体的打造,主要发展绿色生态、有机水果、蔬菜、水稻和花卉种植,培育2-3个区域农业知名品牌。

  补足:通过做强有机水果商品化处理、气调保鲜、加工产业,推动特色水果由初级农产品向出口产品、旅游商品、日化用品等高附加值商品转化。

  完善:与传统农业高度结合,打造 “农业+”特色项目,发展第三产业。

  以都江堰猕猴桃种植户为例,在满棚满架的猕猴桃藤下,在80亩400多棵猕猴桃树上,有密密麻麻的认养标签,认养人大部分都是当地的游客。一旁的猕猴桃茶坊正在兴建。当地正在洽谈引进一个猕猴桃面膜加工厂,这样一来,原先的猕猴桃种植产业就和制造业、旅游业有机融合起来,预计2017年纯利润将破百万元。

  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

  一体”。

  要在一个传统的农村,引入制造业和旅游业,缺的不仅仅是钱,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仅仅靠农民也难以实现。

  困境二:农村房屋闲置,从事旅游业缺乏资金,林地和耕地权能待充分激活

  华采堂破题:以改革之手,解决资金、服务和产权问题,唤醒农村沉睡的资产

  一个传统的农业村,这里没有别的产业,农民大都外出打工,房屋大都闲置。

  如何激活这些闲置的资产,是田园综合体试点的使命之一。华采堂设想是,通过重新改造,将这些闲置的房屋包装成农家乐和乡村酒店。

  如何解决钱的问题?

  一座400平方米的房屋,要重新改造,少则要三四十万元,多则上百万。这对于普通农民来说,绝对不易。

  以都江堰青城山镇为例,目前该镇上已经在推进农房抵押贷款,但前提是,当地旅游业发达,这些房屋多半都已经在从事旅游业,即便出现问题,银行可以顺利将这些房屋出手。

  当地引入企业投资,投入10亿元资金,在当地租用了1700亩山地,开发玫瑰花溪谷。下一步,将以观光旅游为主,开展农事体验活动、建立农业康养基地,聘用农民种植花卉和管理园区,带动周边村民做农家乐。还将铺设3100亩玫瑰种植园区,进口玫瑰品种将超过2800余种。

  所以华采堂认为,必须有金融的支持,才能把农房资产激活。利用好国家田园综合体的利好政策,步伐可以走得更快。

  如何提高服务水平?

  习惯了做农活的手要去做酒店服务,同样不是容易的事情。破解这个难题,华采堂认为设想:通过“互联网+”的模式,将景区的房屋进行集中流转,整体打造,引入专业的服务团队。房屋所有人会获得一笔租金,同时还会按照一定比例,从后期的营业收入中分红。这样一来,先前闲置的农房就可以彻底激活了。

  困境三:有的地方在探索中以延伸农业产业链之名圈地,行房产开发之实

  华采堂破题:以法律之手划定红线保护农民利益;不将农民赶出村庄,而是和农民一起发展

  有的地方在田园综合体探索中,出现了“排农”“脱农”情况:有的以延伸农业产业链拿地圈地之名,却行房地产开发之实;有的明面上是建设田园综合体,却将农民全数赶出去。

  如何既推动农业农村的发展,又保护农民的利益?

  划红线:财政部农业司、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明确,未突出以农为本,项目布局和业态发展上与农业未能有机融合,以非农业产业为主导产业;不符合产业发展政策;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差;违反国家土地管理使用相关法律法规,违规规定进行房地产开发和私人庄园会所建设;乡、村举债搞建设;大拆大建、盲目铺摊子等情况,一律不得列入试点范围。

  “田园综合体”是“姓农为农”的综合体,是回归“农”心的综合体。(黄欢)

视频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