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 正文 more>>

早日重现美丽新九寨

时间:2017-12-19 09:15:39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张林

  ——《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九寨沟地震灾区科学重建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美丽新九寨的决定》出台记

  □本报记者 张守帅 史晓露

  距离“8·8”九寨沟地震发生第122天,距离启动灾后恢复重建第30天,12月8日,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指导恢复重建的纲领性文件——《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九寨沟地震灾区科学重建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美丽新九寨的决定》。

  这是一份全球瞩目的《决定》。九寨沟是世界自然遗产和全球著名景区,被誉为“人间仙境”“童话世界”,她何时“补妆”归来,牵动人心。

  这是一份民心所向的《决定》。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锋号已经吹响,灾区、民族地区与贫困地区叠加,群众时刻关注着如何实现“同步”。

  这是一份凝聚智慧的《决定》。修复世界自然遗产在国内并无先例,眼前与长远、恢复与提升、范围大与小、进度快与慢的抉择,彰显科学考量。

  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任务——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给出庄严承诺,并以省委全会《决定》的方式,表明夺取灾后恢复重建全面胜利的坚强决心。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四川努力把灾区建成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推进民族地区绿色发展脱贫奔康的典范。

  早日向世人重新展现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的独特魅力,美丽新九寨,我们翘首以待。把尊重自然、生态优先放在第一位

  《决定》为重建涂抹鲜亮的绿色本底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当天,《决定》起草组成员全神贯注收听收看开幕盛况,边学边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最重要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列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凸显出九寨沟的重建价值。

  不仅因为九寨沟自带世界自然遗产“光环”,更因为她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自然保护地分布非常集中。

  党中央、国务院对九寨沟地震抢险救灾和恢复重建高度重视。如何重建新九寨,事关灾区长远发展和群众长远生计,事关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事关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尽管四川积累了汶川地震、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经验,但九寨沟地震灾区兼具民族地区和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景区和世界自然遗产、高海拔地区和次生灾害频发等特性,考验着省委决策层。

  锐始者必图其终,成功者先计于始。就在地震一周后——8月16日,省委书记王东明,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再次赶赴九寨沟,此行目的之一,是为了超前谋划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当日召开的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第五次会议,明确了灾后恢复重建要坚持尊重自然、生态优先等原则。

  《决定》起草组成员、省西部开发办综合处负责人,曾参与多个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制定。他认为,“把尊重自然、生态优先放在第一位,表明了此次重建与过去重建有着重大不同。”

  四川有这样的气质和积淀。2016年7月,四川首次以省委全会形式专题部署绿色发展;2016年,42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市)建立产业准入负面清单;2017年初又在全国率先完成生态红线划定……

  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省委对“尊重自然、生态优先”的认识有了进一步升华,强调要牢固树立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灾后恢复重建全过程。

  《决定》开宗明义,直接将“绿色发展”写进文件名,并使整个文件的框架、内容乃至措辞都充满浓浓的绿意,为九寨沟地震灾后重建涂抹上了鲜亮的绿色本底。

  起草从处理棘手的矛盾入手创新应用拓展“芦山重建新路”

  从一开始,《决定》起草工作就在省委常委会直接领导下进行。

  据起草组成员介绍,王东明书记亲自研究部署,就有关重大问题、基本思路和重要政策举措把关定向,对《决定》主题、框架、重点内容等作出明确指示。

  为了让《决定》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初稿形成后,省委组织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等进行集中研究和讨论修改,又征求省委常委、人大政协党组书记意见,充分体现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科学论断的决策特点。

  很多专家评价,尽管《决定》的字数不长,只有7000字,但经过一次次思想碰撞、反复推敲以及字斟句酌地修改后,留下的都是有用的“干货”,字里行间充满科学精神、辩证思维,闪耀着创新光芒。

  省委稳妥地处理好了几对棘手矛盾。

  “有为”和“有不为”的关系。世界自然遗产地遭受地震破坏在国内尚属首次,因而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决定》一方面强调按照《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要求,保护和维护好自然遗产地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另一方面又在具体路径上提出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最大程度地恢复灾区自然生态功能。

  “聚焦”和“扩面”的关系。地震灾区不仅包含九寨沟景区这一备受关注的“点”,还包括九寨沟县、松潘县、若尔盖县、平武县等广大区域。《决定》起草时,将恢复提升九寨沟景区、打造更多国际生态旅游魅力小镇、推进“大九寨”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一并考量,避免顾此失彼。

  “恢复”和“提升”的关系。重建绝不是为了恢复到震前水平,而是实现跨越式发展,起草组站在“五结合”的立足点着力:恢复重建与生态环境保护、旅游产业提档升级、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族文化传承、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相结合。

  “指导性”和“操作性”的关系。11月初,《“8·8”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出台,省委要求起草《决定》不另起炉灶,而是与重建规划目标任务衔接,进一步明确重点任务及相关工作要求。起草组成员认为,《决定》既在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上和主要目标上突出“指导性”,又以“清单制”理念明确了重点任务和保障举措,“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一目了然。”

  从重建实施主体看,省委对以往经验有继承,更有拓展。

  四川探索出的芦山重建新路,为自然灾害频发的中国寻找到一条可复制的科学可行的新路子、新机制。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灵活应用了这一重建新路,又按照中央安排,因地制宜地进行了“改良”,将重建体制机制确定为“省统筹指导、灾区州县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

  与此相关,起草《决定》时,特别明确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在全省大局中的地位:作为全省一项重大任务、作为阿坝州及各受灾县的中心任务来抓。

  正视民生短板、回应民生诉求、部署民生举措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贯穿始终

  令起草组成员感受深刻的是,无论是生态保护、地灾治理还是住房重建、公共服务提升,“人”的因素始终是《决定》起草围绕的中心,“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得到彻底贯彻。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按照省委要求,起草组在《决定》第一部分专门强调了灾区的民生短板和民生诉求:“地震灾区属深度贫困地区,基础条件薄弱,经济发展滞后,交通、产业、教育、卫生等短板尤为突出,推进灾区科学重建、绿色发展,有利于推动灾区加快发展、群众脱贫奔康。”

  《决定》部署了五大重建重点任务,出乎许多人意料的是,“全面推进地质灾害防治”排在了“持续推进景区恢复提升和产业发展”前面。

  为政之要,在于安民。“地震造成的衍生灾害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点较多。”一位起草组成员表示,省委提出“生命工程”理念,即要把地质灾害防治贯穿灾后恢复重建全过程,确保灾区群众和游客生命财产安全。航空遥感、测绘地理信息等先进技术,将在地质灾害排查和危险性评估中得到应用。

  发展产业,《决定》亦突出让群众共享成果。在起草组看来,九寨沟地震灾区地处高原藏区,“稳藏必先安康”战略地位重要,产业发展必须与脱贫奔康、藏区稳定团结紧密结合。

  推进景区恢复提升和产业发展,《决定》指出,促进旅游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扎实推进公共服务重建,《决定》强调,加强灾区社会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快推进城乡住房及配套设施恢复重建,《决定》要求,让灾区群众住上安全、舒适、实用的房屋,整体提升灾区城乡面貌……

  “一切为了人民”,必将能“一切依靠人民”。自不久前省上明确对因灾受损住房实行“两类三档”补助标准后,许多受灾家庭已在寒冷的冬天摩拳擦掌,准备来年开春大干一番。

  “省统筹指导、灾区州县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随着《决定》出台,这一新体制新机制将释放出无穷的活力和创造力,灾区干部群众将奋发有为,在攻坚克难中脱贫奔康,在众志成城中加快建设美丽新九寨。

图片新闻
一周图集精选 | 图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