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 正文 more>>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托 奋力推进四川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时间:2017-09-27 09:10:07 来源:学习时报 编辑:张林

由中共中央党校主管的学习时报,今日在头版头条刊出中共四川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署名文章《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托 奋力推进四川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文章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四川的“三农”工作。我们牢记总书记的重托,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奋力推进四川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历史性跨越。现本网全文转载: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托 奋力推进四川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中共四川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四川的“三农”工作。2013年5月23日来川视察时指出,“四川是农业大省,具有丰富的农业自然资源,具有做好‘三农’工作的良好条件,必须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2017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四川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不能丢,要带头做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篇大文章,推进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这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三农”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我们牢记总书记的重托,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奋力推进四川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历史性跨越。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切实增强建设农业强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具有很强的战略性、指导性和针对性,对我们做好“三农”工作、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具有深远意义,必须深刻领会、牢牢把握。

深刻领会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指示,牢牢把握建设农业强省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要加大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力度,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这些重要指示表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是补齐“四化同步”短腿、全面小康短板的根本途径,这是对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四川是全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主产区之一,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切实担负起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的重大政治责任,同时处理好保供给与调结构、促增收的关系,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

深刻领会关于带头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指示,牢牢把握建设农业强省的工作主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坚持市场需求导向,主攻农业供给质量,注重可持续发展;四川要带头做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篇大文章。这些重要指示,顺应了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指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为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了治本良方。四川农业资源丰富、底子扎实,有精耕细作的传统,必须紧紧围绕这条主线主动作为,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突出供给质量,努力向市场提供更多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深刻领会关于优化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指示,牢牢把握建设农业强省的实现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要积极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这些重要指示,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基本遵循,指明了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和农业强省的实现路径。从四川发展的实践来看,一家一户的家庭生产经营发展到今天,农业的投入和产出几乎到了极限,亟须转变经营方式来聚集资金、技术、装备等生产要素,必须在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家庭经营方式创新的基础上,推动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充分激活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深刻领会关于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指示,牢牢把握建设农业强省的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平等交换、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同步变革,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要努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障碍,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些重要指示,实质是把城市和农村、工业和农业、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作为有机整体来对待,通过改革创新建立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四川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开展最早、范围最广的地方之一,必须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的统筹,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深刻领会关于农业大省金字招牌不能丢的重要指示,牢牢把握加快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光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四川是天府之国,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不能丢;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这些重要指示,既是总书记审视四川省情和农情的科学研判,更是总书记的殷切期盼和赋予的特殊使命,为四川现代农业发展指明了奋斗目标。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是实现四川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的题中应有之义,必须勇担重任,奋发有为,不断开创四川农业现代化的新局面。

持续做大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奠定建设农业强省的坚实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推动农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农业基础更加坚实,农村改革全面深化,城乡一体化格局逐步形成,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全省农业农村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良好态势。

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明确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几年,我们立足于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生态财富,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树立“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推动美丽城镇与美丽乡村交相辉映、美丽山川与美丽人居有机融合,努力实现资源休养生息、永续利用和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

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改善生产条件,初步形成了稳定粮食产能和特色农产品供给的保障机制。历史经验表明,解决靠天吃饭问题,根本的一条是大兴农田水利。近年来,四川建立了农田水利等十大项目工作推进机制,大力实施“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工程,加快构建以“五横六纵”调水补水网络为骨架、大中小微水利工程相结合的水资源配置体系。始终坚持以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业重点县建设为抓手,在稳定粮食产能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

围绕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初步探索了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的改革路径。2014年,四川省委在前期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鲜明提出“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努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农业农村改革主攻方向。之后几年,四川坚持农业农村改革主攻方向不动摇,既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又通过经营权流转、土地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农业共营制等多种方式推进土地经营权放活,强化资金、项目、信贷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大力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着力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完善经营主体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初步走出了“新型经营主体+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路子。四川始终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明确提出农业经营主体要带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坚持把农民组织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规模经营与普通农户生产相结合,形成了订单收购、利益兜底、收益分成等机制模式全省推广,让农民参与产业发展并从中受益。同时,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通过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把小农户和贫困户带入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通过这些探索,形成了推进农业由单纯依靠耕地向综合利用资源转变、由依靠要素驱动向依靠创新驱动转变、由自我发展为主向全面开放合作转变的实践创新。

坚持城乡发展一体化,创新了“四项标准”和“四个好目标”相统一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模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重大战略举措。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出幸福美丽新村要达到业兴、家富、人和、村美“四项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四个好目标”。在工作推进中,全面实施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和文化传承行动,推广“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建成幸福美丽新村16282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35%,惠及460多万户、1565万多农民群众。

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目标,建立了农民“钱袋子”书记县长负责的工作机制。检验农村工作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的重要尺度,就是要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没有。四川在坚持实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的基础上,始终把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全国首创农民“钱袋子”书记县长负责制,考核当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增量等指标。2016年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203元,比2012年增长60%;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2年的2.72 : 1缩小到2016年的2.53 : 1;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750万减少到2016年底的272万,贫困发生率从11.5%下降到4.3%。

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为统揽,奋力推进四川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坚定了四川建设农业强省的必胜信心。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四川“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着力抓好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等重点任务,大力实施产业基地建设等十大行动,为农业大省金字招牌刻上“优、绿、特、强、新、实”六个大字,奋力建设四川农业强省。

在“优”字上狠下功夫,努力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坚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净化农业生产环境,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把四川打造成全国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依托五大农产品主产区,科学划分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建成全国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建成优质特色农产品供给基地。抓好新一轮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业重点县建设,以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改善农业生产道路,提升农业机械化、信息化装备条件,提高农业产业基地优质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在“绿”字上狠下功夫,加快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坚持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农业强省建设各方面,推进农业清洁生产,落实“一控两减三基本”要求,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创建一批国家级生态有机农产品认证示范区。推广种养循环发展模式,以种定养、以养定种,实现县域大循环、园区中循环、主体小循环。深入开展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大力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长江上游沿江生态廊道修复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强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建设,全面落实河长制,筑牢四川生态本底。以“四个好”为目标,推广“小组微生”建设模式,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整体提升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水平。

在“特”字上狠下功夫,着力打造“川字号”特色农产品知名品牌。建设农业强省必须在“特”字上下功夫,开发特色农产品,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带,打造区域特色知名品牌,把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做大做响“川字号”知名品牌,支持老品牌做大做强,加强老字号品牌传承和保护,加快培育市场前景好、竞争力强的区域品牌,打造一批企业旗舰品牌,进一步扩大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积极挖掘品牌内涵,讲好品牌故事,加强品牌营销,支持开展品牌宣传推介,举办四川美食全球行活动,发挥好农业博览会、农产品展销会等宣传交易平台作用,亮好川字号名片,提高品牌核心竞争力。

在“强”字上狠下功夫,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坚持在“强”字上下功夫,强化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统筹推进,做强加工龙头企业,加强全产业链打造,把四川特色农产品转化为优质初加工产品和高附加值品牌食品。大力发展原产地初加工,支持鲜食鲜销应季农产品就地就近进行商品化处理,让农民在加工产业链条初端获得直接收益。大力发展深加工,把产业做大,着力培育万亿产业、千亿产业,增强特色产业发展后劲。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排头兵”,把企业做强,重点培育全国行业排名领先的十亿、百亿和千亿龙头企业,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成为建设农业强省的关键支撑。

在“新”字上狠下功夫,大力发展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坚持以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为载体,优化农业种养结构,促进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把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作为助农增收的重要途径,建立健全带动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增收长效机制,促进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提升休闲农业发展水平,创建一批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现代农业庄园和田园综合体,培育一批中国度假乡村和省级乡村旅游特色乡镇、精品村寨。加快发展文化创意农业,打造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打造一批特色文化村镇,开发蜀锦、蜀绣、唐卡、年画等一批文化创意产品,增强农业整体效益。大力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示范行动,推动更多电商平台设立四川农产品特色馆,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通过电商平台把更多四川特色农产品送进千家万户。

在“实”字上狠下功夫,全力推动农业农村改革落地落实。突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调整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推进“三权分置”改革,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以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为重点,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积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以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为重点,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进一步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真正使农业农村改革的各项举措落实见效,不断汇聚形成建设农业强省的强大合力。

图片新闻
一周图集精选 | 图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