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 正文 more>>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四川实践:做好绿色“加减法”

时间:2017-07-28 09:39:46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张林

  绿色“硬仗”

  四川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已进入“啃硬骨头”的攻坚阶段,切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守护好蓝天、碧水、净土

  7月7日,“大规模绿化凉山行动”雨季义务植树活动举行,2万余株黑荆、杨梅等树种栽入西昌市西溪乡牛郎村的一处荒山。

  过去5年,四川累计植树造林502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6.88%,比2012年增加1.62个百分点。

  植树越来越不容易。经过多轮国土绿化后,四川剩余的荒山荒地,绝大部分是造林难度大、绿化成本高的地块,是沙化土地、石漠化土地。据测算,要完成202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0%的既定目标,意味着森林覆盖率每年须增加0.8个百分点,每年营造林不低于1000万亩。

  荒山荒地“补绿”尚且如此,高山高原治沙更难于此,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更甚于此。无论情愿与否,四川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已进入“啃硬骨头”的攻坚阶段。

  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对未来发展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坚决抓好环保工作,坚决把推进绿色发展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

  在省决策层看来,切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着力解决好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提供更多优质生态公共产品,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

  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忧——这既为啃下环保“硬骨头”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破解难题指明了方向。

  大规模绿化全川的方式由此发生显著变化。针对城乡绿化布局不均衡、生态供给不平衡的现状,四川打破城乡界限、行政区划限制,将植树造林变为森林进城和公园下乡,更注重城乡一体绿化,更注重改善人居环境。

  根据规划,2020年前,巴蜀大地将打造出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四大森林城市群。城市内部,实施绿线管控等措施,提高森林覆盖率和生态供给;城市周边,推动荒山荒坡荒地绿化,打造环城公园绿地带;城市之间,借助道路水系等绿化,打通生态联系。

  雅安在全省率先启动森林小镇和森林示范村庄创建,让天全县紫石乡紫石关村52岁的村民韩煜强感叹“种树子的道道确实多”。他家院坝周边,生长慢、“模样不佳”的柳杉等树种,今春基本被石榴、紫薇等既美观又兼具经济效益的乡土树种取代。

  到2020年,四川将建成森林城市30个(其中国家森林城市12个)、森林小镇100个、森林示范村庄300个。

  打破行政区划,实施联防联控,也是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战役的关键。成都平原大气污染治理被列为2017年四川环保“一号工程”,今年以来,8市一起防控秸秆焚烧开启合作的序幕。

  正是得益于成都联动周边市州步调一致地开展“散乱污”整治、建筑施工扬尘控制、工业集中区燃煤锅炉改造和淘汰、排污大户偷排漏排整治、秸秆禁烧、机动车尾气管控、网格化监管等工作,上半年成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16天,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5天。

  成都市民在微信朋友圈晒蓝天、白云、晚霞的频率越来越高,拍摄绵延起伏雪山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成都的另外一张名片不胫而走:全球唯一能在城区观看7000米以上级雪山的特大中心城市。

  回头再看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捷报频传——

  打好“蓝天”保卫战,去年四川21个市(州)政府所在地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0%,PM10年均浓度比基准年2013年下降12%;

  打好“碧水”保卫战,除三州外四川所有县级以上城市均建成污水处理厂,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率分别达90.5%和75.2%,全省地表水出川断面达标率90%;

  打好“净土”保卫战,累计建成城市(县城)生活垃圾转运站1736座,无害化处理厂(场)124座,建有生活垃圾收集点的行政村44019个、占93.4%,全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3.5%。

  盛夏的黄昏,乐山市市中区的宋大爷拎着鸟笼,坐在岷江边乘凉,好不惬意。“多亏治理了几家重污染企业,河水变清了,偶尔还能看见野鸭。”同一时段,全省水质自动监测网络的实时监测数据显示:岷江在乐山出境断面水质为III类。

  群众满意,市场也“买账”。结合集体林确权颁证、非林地上造林颁发“经济林木(果)权证”,四川推行“谁造林、谁所有、谁管护”,强化充分调动市场力量和社会资本积极性。今年前6月,我省通过集体林权“两证一社”,共落实抵押贷款超过10亿元。


图片新闻
一周图集精选 | 图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