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条家规约束族人 威远崔氏二十几代无贫困户

时间:2017-03-15 10:31:23 来源:华西都市报 编辑:李诗溶

威远崔氏宗祠。
 

崔氏族谱。

  距内江市威远县城40公里开外,有个观英滩镇竹塘村。

  观英滩镇原名“观音滩镇”,后更名为观英滩镇,人口约2.4万,其中三分之一姓崔。

  这支崔氏后裔,于康熙57年(公元1718年)“湖广填四川”入川,一直遵守16条家规族约:对国家要忠、对父母要孝、对长辈要敬、对兄弟姐妹要爱、对同事朋友要仁,尤其强调要艰苦奋斗、努力发展……

  崔氏家规尤其鼓励族人勤奋、上进,凡家族中好吃懒做、不孝敬父母的族人,族长都要按照家规进行“满杖八十”之惩戒。所以,崔氏一脉入川至今,因家规的护佑,二十几代族人中无一因懒致贫的族人,无一户贫困户,现四川崔氏家族更是人才辈出。

  祖先入蜀

  “万苦千辛沐雨栉风”


  观英滩镇竹塘村,还保留着崔氏大屋基宗祠。

  崔氏族谱记载,十七世先祖子裕公入川后,在1725年左右,修建了大屋基崔氏宗祠。

  宗祠有三副对联。大门联:“门庭大开喜迎游子归故里凯歌高奏报效祖宗敬香来”;中门联为“饮水思源祖宗恩德深似海承前启后吾辈责任重如山”;神位联为:“祠堂庄严祖宗威仪存千古屋基广大子孙孝义传万年”。

  曾因年久失修及缺乏管护,宗祠损毁严重。2007年春夏之际,崔氏族人四处发动族人捐款维修,才有了现在这般景致。当时捐款者众,多者上万,少者两百。

  “崔氏宗祠,是本族发祥之地和祭祖之所。”崔氏大屋基祠堂理事会会长、崔氏家族现任族长崔扬说,崔氏大屋基祠堂理事会每年都要召开。开会讲本族的事情,做了哪些?还有哪些没做?今后家族有什么打算?家族中有没有什么问题?“麻烦事自己家族内部解决,尽量不给政府添麻烦。”

  “崔氏宗祠,在崔氏族人心中具有不可动摇的神圣地位。”崔扬生于1956年,是崔氏入川第十代,他如是说。

  家族传承

  每年祭奠,还办了崔氏报刊


  3月9日,竹塘村微风和煦、阳光温暖。崔氏族人们看着族谱,回想起祖先入川之艰辛,感慨唏嘘:“入川始祖,乃我裕公。康熙戊戌,携家入蜀,万苦千辛,沐雨栉风。”祖先当年行至资州,身无分文,进退狼狈,困难重重。所幸遇到一个老家的乡亲,就暂住老乡处,在资中、威远一带落脚创业,从商务农。披星戴月,历尽艰辛数载之后,“购地置产……始困终享,运势无穷。”

  在竹塘村及周边村镇定居下来后,这一支崔氏,开始繁衍并且兴旺起来。

  每年,崔氏族人都会以各种方式,祭奠先祖。崔扬说:“理事会成立后,我们崔氏组织了三次较大型的扫墓祭祖活动。每次参加者都有两三百人,队伍从威远崔贡坳走到资中县秋溪河,一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浩浩荡荡,十分壮观。通过扫墓祭祖活动,对族人是个很大的鼓舞和激励,对他人也有一个很好的印象,不然,很多崔氏祖先的坟墓都会被侵挖和践踏了。如祖先有灵,看到这样雄壮的子孙队伍来祭奠、扫墓,也会感到无比的欣慰。”

  不仅如此,崔氏后人,还专门办有自己的报纸《中华崔氏报》和杂志《崔氏家园》:“都只在族人内部之间交流,不对外公开发行。报纸每一个季度出一次、杂志每年出两期。”

  崔氏族人说,不管是祭祖,还是办报纸、杂志,也不管对族人中的好人好事、不好的事进行表扬或者批评,目的都只有一个:为了让族人牢记崔氏家规。

  家规传承

  族人有困难

  家族纷纷出手相助


  仔细翻阅“崔氏家规”,总共16条。总的精神是规定族人对国家要忠;对父母要孝;对长辈要敬;对弟兄姐妹要爱;对同事、朋友要仁;要艰苦奋斗,努力发展。

  对于“有家规护佑,二十几代族人中无一因懒致贫的族人,无一户贫困户”,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进行了调查。多位崔氏族人或当地群众证实:“的确如此。政府统计贫困户,没有姓崔的。”问及是怎么做到的,得到的答案是:发现族人中有临时困难时,族人们会纷纷出手相助,帮其渡过难关。

  遇有懒惰之子弟,“以前是打,捆到宗祠,打八十个板子;现在不打了,族人们外出或在本地打工,都会将其带在身边,监督其工作、指点其工作;有点钱了,也要节俭,监督他不能乱花。这样一来,久而久之,就不会有某个家庭成为贫困户了。”

  唐凤飞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曹笑摄影报道
视频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