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如长歌》舞台剧成为南充蓬安招牌节目 还在央视纪录片中呈现

时间:2017-06-22 07:30:23 来源:中国网 编辑:杨仁昌

  学校将相如文化融入教学中

  蓬安,以司马相如故里而文脉流长、古今相传。今天,一提到司马相如,蓬安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大街小巷处处充溢着浓郁的相如文化。在锦屏镇相如故城旧址所在地锦屏小学更是如此。该校将相如文化融入学校教学中,探索出多种特色活动传承相如文化。

  改编歌舞剧 传承相如文化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随着音乐响起,一群手捧竹简的书童走上舞台,在琅琅的辞赋声中,头裹方巾的少年“司马相如”翩然而至。随后,“小相如”在伙伴们的簇拥下,开始舞刀弄剑。正当观众陶醉在剧情之中时,音乐戛然而止,一位着褐色长袍、高挽发髻、留着胡须、手持长剑的长者从后台走出,朝少年“司马相如”一顿呵斥:“犬子,给我停下,给我停下!”这是锦屏小学“六一”文艺汇演中的一幕。该校学生将大型史诗歌舞剧《相如长歌》改编成少年版,精彩的演绎赢得现场观众的称赞。

  “这已经是我们改编歌舞剧《相如长歌》的第七个年头。最初是按照成人版原封不动地演绎,现在我们更注重文化内容的呈现,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演绎。”校长王瑞告诉记者,相如文化是蓬安最具代表性的本土文化,地处相如故城的锦屏小学更有义务去传承和弘扬。

  如何将相如文化与学校教育相融合?学校管理层首先想到的是司马相如所写的《子虚赋》《大人赋》等作品。为了让这些作品的内容更易理解,学校想到了让学生来改编歌舞剧《相如长歌》。

  “让孩子们在演绎中体会司马相如大气、豪放、浪漫、昂扬向上的精神。”王瑞表示,用表演的形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学生的演绎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传播的过程。

  “我喜欢司马相如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精神。”司马相如扮演者、11岁的成俊霖说,扮演司马相如,让他加深了对相如文化的了解,也更为这位家乡名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学生们表演的少年版《相如长歌》舞台剧,不仅成为全县艺术节上的招牌节目,还在央视《探索与发现》栏目组拍摄的《寻找司马相如》纪录片中得以呈现。

  多种活动 促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改编少年版《相如长歌》拉开了锦屏小学探索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的帷幕。“每年都有‘三个一’,一台演出、一本书、一个故事。”王瑞说,一台演出即以朗诵司马相如经典辞赋、国学经典辞赋、《相如长歌》歌舞片段、师生器乐演奏等形式,每年举办一次相如文化艺术节;一本书即以相如生平介绍、相如经典辞赋、国学经典辞赋、相如经典轶事等为主要内容,每年出版一本刊物;一个故事即每周星期一升旗仪式后,学校安排教师或学生上台讲述一个关于司马相如的小故事。

  除此之外,学校还改变以往传统的课间操模式,将《相如长歌》中的文武少年片段改编成8分钟的艺术操,在春秋季每天的大课间活动时,全校师生共舞《相如长歌》。而这也成了蓬安阳光体育的一大亮点,附近学校纷纷前来学习取经。

  如何将当地名人与学校发展相融合,让校园具有独特气质?锦屏小学经过7年不断摸索,利用司马相如的文化资源建构学校的文化体系,逐渐形成了以传承和弘扬相如文化为中心的校园特色文化。

  王瑞介绍,通过对本土名人文化资源的挖掘,让学生接受相如文化的熏陶,了解司马相如的伟大成就,养成从小勤学、志在报国的信念,提高动手能力和交流能力,传承相如文化精神。同时,老师把相如文化运用到教学中去,探索出特色文化教育的教学模式,在丰富学校文化元素的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的文化建设。(成晓薇)

视频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