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南部县强化党建工作的示范引领作用 助力脱贫攻坚

时间:2017-10-18 06:56:56 来源:中国网 编辑:杨仁昌

  近年来,南部县通过精准选派第一书记、强化约束激励机制、改进工作作风等一系列举措,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全员发动 攻坚不掉队

  近3万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乡镇(街道)的干部职工结对帮扶3.2万名贫困群众,实现贫困村“五个一”帮扶力量全覆盖。

  深秋时节,行走在大堰乡纯阳山村,条条玉带似的公路蜿蜒,栋栋灰瓦白墙的民居排列,空气中送来桂花的芬芳。荷塘月色、纯阳洞、花海等景点,不时传出欢歌阵阵。食用菌脱贫奔康产业园里,一个个双孢菇集装箱整齐排列,村民们正在辛勤劳作。

  “一支指导有方、能拼善战的党员干部队伍,让村子‘脱胎换骨’。”该村党支部书记涂正林说,过去的村子产业不兴,百姓收入较低,群众一度失去了发展的信心、迷失了发展的方向。2014年7月,南部县委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来抓,选派有拼劲、能吃苦的党员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组长等,为村子带来新思想、新观念和新动力,为村民打开了增收的路子。

  南部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发挥好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该县把党建和扶贫作为各级党委的主业,动员和凝聚各方力量向脱贫一线聚集,坚持党建引领扶贫,围绕扶贫抓党建,不断提升基层党建水平,推动党的建设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互促共进。

  据介绍,该县将人才资源向脱贫一线集中,把最优秀、最能打硬仗的干部派到脱贫攻坚一线,实行县级领导联乡帮村,因村配置第一书记,合理调配帮扶部门、工作组和农技员,近3万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乡镇(街道)的干部职工结对帮扶3.2万名贫困群众,并压实“群众不脱贫、干部不脱钩”的政治责任,实现贫困村“五个一”帮扶力量全覆盖。

  同时,该县整合农业、教育等部门的专业人才,组建起10支技术服务队,深入198个贫困村进行技术指导,培育种养大户、技术人才等“土专家”300余名。

  组织带动 发展见实效

  在198个贫困村的产业链上建立党小组,形成强弱抱团、“1+1”大于“2”的格局。

  走进东坝镇打鼓山村,记者看到,宽阔平坦的村道两旁,一幢幢修葺一新的民居沿路而建,一条条水渠连接着一口口池塘,点缀在连线成片的柑橘园里。“我们村党支部可是县里先进基层党组织了。”看着村子短短几年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该村党支部书记赵全勇激情澎湃。要知道,以前的村子因贫穷而落后,村级发展严重“拖后腿”。

  2013年11月,按照市委要求,南部县着力补短板强功能,对该村“两委”进行换届选举。新“两委”班子组建起来后,立即按照精准扶贫的安排部署,多次组织召开党员会议,开展党群活动,并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建起占地3500余亩的柑橘园,并带动周边7个村统一流转土地,建成面积达2万余亩的脱贫奔康(柑橘)产业园,吸纳群众1916户、7316人入股和入园务工,并成功探索出“三带三联建三园”的脱贫攻坚新模式。

  为让每个村都有一支思想解放、奋发有为、能力强、作风实,能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党员队伍,南部县认真落实全市党建创新示范引领工程要求,率先在全市推行“五带五强”第一书记工作法,112个软弱涣散村党支部得到整顿,24名“守摊型”村党支书被及时调整,帮助10399户贫困户通过发展“四小工程”致富增收,增强了党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

  该县通过创新推行“支部抱团”新模式,坚持产业发展到哪里,组织就跟进到哪里,以产业链为依托,组建联合党组织20个,在198个贫困村产业链上建立党小组,形成了强弱抱团、“1+1”大于“2”的格局。同时,全面推行“党员带富”行动,设置党员示范岗3000余个,培育党员精准扶贫示范项目198个,带动1.8万余名贫困党员脱贫奔康。

  党群联动 内生动力足

  2016年以来,15个村被评为省级“四好”村,主动争创“四好”星级示范户的贫困家庭占贫困户总数的96%。

  近日,记者来到三清乡积极村,只见昔日破旧的土坯房已被青墙白瓦的新居代替。“过去,大多数村民不敢发展、不想发展、不愿发展,都是穷惯了、穷怕了,这让我们的帮扶工作很被动。”该村第一书记柴发明说。

  为让帮扶工作落在实处、取得实效,帮扶该村的县城管大队全体党员干部坚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在积极村村委会广场上搭起帐篷,安营扎寨。白天,走村入户倾听民声;晚上,总结部署,和群众开会谈心。农忙时,帮助村民抢种抢收、一起干活;农闲时,与群众同吃同住、闲话家常。3年帮扶,该村72户270人如期脱贫。

  “要通过外在力量让贫困群众的心热起来,并树立起‘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南部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该县城管大队的实干精神和做法,是全县实行党建工作与扶贫工作互融共进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该县通过推行“三议五会”工作法,集结群众力量,对村级大小事务,按照村“两委”提议、村民代表审议、全体村民决议,召开村组干部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联社会或院户会的“三议五会”制度,做到政府指导不拍板、群众自己说了算,强化群众的主体地位,提升了群众脱贫的主动性。

  同时,该县持续开展“五大教育”凝神聚气,围绕“四个好”目标,细化出台16条具体办法,深入开展“四好星级示范户”评选;依托农民夜校,常态化开展习惯教育、风气教育、感恩教育、法纪教育和脱贫光荣的自尊教育,让“懒惰致贫可耻、勤劳致富光荣”的理念深入人心。2016年以来,该县15个村被评为省级“四好”村,主动争创“四好”星级示范户的贫困家庭占贫困户总数的96%。

  问效驱动 脱贫有保障

  召回调整第一书记13人,24名第一书记被提拔重用,在攻坚一线培养预备党员113人、村干部88人。

  “让能者上、让庸者下,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攻坚克难。”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南部县在精准扶贫中,对精准帮扶的措施、帮扶项目落实情况、贫困户没解决的困难等,都有严格的考评,坚决做到“管事必管人、问责必问人”,压紧压实责任。

  该县实行“蹲点督导+定期通报”的倒逼履责制度,由县级干部挂帅,抽调150名纪检干部成立40个专项巡察组,全天候进村入户,到贫困村蹲点会诊,发现问题当天交办、当天整改。对整改不到位、不落实,工作不在状态、推进差的,进行全县通报。

  采取“现场验靶+电视问政”当面交账措施,每季度组织一次“现场验靶”巡查考核。对排位前10名的授予“流动红旗”,后5名的给予“黄牌警告”;连续3次被“黄牌警告”的单位,“一把手”将引咎辞职。同时,对反面典型进行轨迹剖析、电视问责,实现“水紧鱼跳”的效应。据了解,去年以来,该县已累计授予“流动红旗”216面,给予“黄牌警告”115张。

  此外,南部县还建立“悬帽攻坚+召回制度”机制。第一书记被召回的,由派出单位派出副职递补,再次被召回的,由单位“一把手”“顶岗”。同时,定期拿出一部分岗位“悬帽”,对脱贫一线的优秀党员干部,由县级干部署名推荐、县委考察使用。截至目前,该县已召回调整第一书记13人,24名第一书记被提拔重用,在攻坚一线培养预备党员113人、村干部88人。(张枥 李果 曹伯同)

视频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