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成都 > 正文 more>>

合肥10岁小游客写赋表白成都 网友:不如小学生

时间:2017-08-30 10:06:27 来源:成都商报 编辑:陈彦臻

  暑假与成都的相遇,虽然只有短短5天,但对10岁的安徽男孩杨凯帆而言,却是一次文化的碰撞与洗礼。回到合肥后,他用一首《成都赋》记录下了成都记忆,抒写了自己对成都的爱意:“一首《成都赋》,聊表成都情”。

  成都之行 爱上了这座文化之城

  这首浩气荡然的《成都赋》有数百字,一经发布,不少网友都惊叹不已,有人为小凯帆的文化涵养点赞,也有网友调侃:“想想自己的古文功底,还不及小学生,语文简直白学了”。

  8月29日,成都商报记者联系上了远在合肥的小凯帆,他告诉记者,8月21日,他与妈妈以及自己的小伙伴一同来到了成都,这也是他第一次与成都相遇。“妈妈带我去了武侯祠、杜甫草堂、都江堰,还去看了大熊猫,也吃了火锅”。

  悠久的历史,扑面而至的文化氛围,让小凯帆很是激动,“这座城的文化底蕴和生活氛围,让我不知不觉爱上了她”。他回忆,一路上看见了司机主动礼让行人,也体会到了成都人给自己指路时的热情。

  表白成都

  男孩写下《成都赋》

  成都之行结束后,小凯帆写下一首《成都赋》,武侯祠、都江堰、杜甫草堂……那些与他有过邂逅的景点,都成了素材。

  这是他首次尝试文言文,“我觉得用文言文来写,更能突出成都这座文化积淀深厚的城市的不同”。

  在小凯帆的《成都赋》中,“商铺栉比”“垂名青史”“吊桥斜颤”等词的运用与描述信手拈来,着实让不少网友惊叹。10岁的小凯帆如何理解其中的意境?为何能准确运用?他说,“小时候,爸爸妈妈就喜欢给我读一些书,有时候听到一些词,我会问他们到底是什么意思,虽然他们也有解释,但我并不能全部理解到,只是通过后来的阅读,如果发现有相同的词出现,我会对比它们出现的语境,然后再慢慢学习并运用,而且我也很偏爱古代文学”。

 

小凯帆(左)

  行走教学

  体验比强迫来得好

  儿子挥笔写下的《成都赋》,在凯帆妈妈看来,有儿子自身知识的积累,也有文化底蕴与景色给儿子带来的感触。“平日里,他也写诗,我们不会过多干预他的想法,只是存在错误用法时,才对他进行指导”,凯帆妈妈告诉记者,这次小凯帆写的文言文,家长并没有修改,《成都赋》就是孩子对成都最真实的感受。

  凯帆妈妈说,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首先是顺应孩子的兴趣,“他喜欢古生物、喜欢博物馆,也喜欢文学,我们就会找相关的书籍给他读,跟他多交流”。家长也很注意行走教学,“这是孩子阅历的积累”。她说,成都之行的感动颇多,例如司机礼让行人,给孩子留下了文明的记忆,“和专车司机聊天,得知他是地震的幸存者时,孩子第一次说出了对生命的敬畏。用所见所闻让孩子感悟,这样的方式比强迫他学习来得更好”。

  对于小凯帆的《成都赋》,有着语文教学经验16年的成都市三十三中副校长陈晓静表示,赋讲究音韵、对仗,也讲究铺陈其事,对于一个10岁的孩子而言,已足见其开阔的历史视野和奔腾的笔法。不过,赋是古代一种特殊文体,孩子还需进一步学习,方能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

  成都商报记者 许雯 制图 李开红

视频
more>>